塑木復合材料,指利用聚乙烯、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,代替通常的樹脂膠粘劑,與木粉、稻殼、秸稈等廢植物纖維混合成新的木質材料,再經擠壓、模壓、注塑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藝,生產出的板材或型材。主要用于建材、家具、物流包裝等行業。
我國塑木市場發展現狀
我國塑木產業從2005年起就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期,通過十幾年的發展,產量、質量、技術方面都取得很大進步,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產品性能不斷提升,有些已經高于國際水平。如國內產品設計更逼真木制品表面,多層共擠新產品發展迅速,產品的性價比更具優勢。2018年環保稅全面開征,倒逼企業注重環保和綠色發展。塑木材料和制品是典型的綠色低碳產業,發展塑木產業完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。
2018年,我國的塑木復合材料行業仍然延續之前的高速發展態勢,全年的產、銷以及出口量保持在25%~30%的增長率。一些老廠普遍增加生產能力,以滿足客戶的需求。同時又有一批新廠開業。
截止2018年12月底,我國塑木生產企業總共近620家,其中PE基戶外塑木復合材料生產廠家約200家,產能約200 萬噸,其中年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上的企業4家,生產量過2萬噸以上的企業約55家,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的企業160家左右,戶內塑木復合材料生產廠家約400家,產能約420萬噸。
塑木復合材料生產技術
我國塑木復合材料產業是一個跨多個領域的新興產業,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和鮮明的產業特點,現已在新材料領域自成一體。由于其不依賴于不可再生資源,而主要采用可以大量循環再生原料制成,近年來,發展速度高速增長,生產工藝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。
共擠技術開始發展
單一材料擠出成型仍是目前塑木復合材料制品主流成型加工的方法,用于制造板材、異型材和管材等。近幾年學習國外經驗,在單一材料擠出的基礎上,開發了共擠的工藝,共擠產品主要有兩種:一種是為提高制品的外表強度、增強耐磨性、抗紫外線等能力,在塑木制品表層共擠一層功能材料,這是塑木型材的表面共擠技術;另一種是為加強塑木制品的整體強度,以型鋼或鋁型材、竹板等為芯部材料,在其外表包覆一層塑木復合材料的共擠技術。
塑木共擠產品不僅提高了制品的使用性能,而且還能擴大應用領域和產品種類,促進了塑木產品多樣化。使塑木擠出成型工藝技術有了一個新的發展,這項技術目前在國內正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,有的企業產品已銷往國外,形成了塑木產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。
微發泡技術不斷進步
塑木復合材料雖然有許多優點,但是密度較大是其大缺點,限制了其應用范圍。為了降低塑木復合材料的密度,同時又不降低復合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,對塑木復合材料提出了輕質高強的要求。
近幾年塑木微發泡技術也有較大的發展,尤其是生產PVC基的生產企業,為適應產品性能要求,需要開發新型加工工藝,引入發泡工藝技術,降低材料成本,擴展塑木的使用范圍。
塑木復合材料發泡后不僅降低了密度,而且提高了部分物理力學性能,使它可以用作汽車工業要求的質量輕而強度高的部件、運動器械、包裝、建筑行業的保溫與隔熱材料等。
成型工藝技術趨向差異化
我國塑木復合材料的起步都是采用擠出成型工藝,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產品同質化,造成激烈的價格競爭,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。其實,塑木復合材料可以理解為以生物質纖維作為改性劑的改性塑料,因此其他的塑料成型方式都可以利用,采用不同的成型工藝可以制造出不同類型的產品,如用注射成型工藝可以生產各種三維形狀產品如車輛的零部件、玩具和日用品等。目前,國內已有部分企業開始向塑木產品差異化方向發展。
表面修飾技術的應用
為提高塑木復合材料制品的使用性和表面美觀性,對塑木產品表面進行后處理也是不可或缺的。目前,表面后處理技術主要有:砂帶砂光處理、壓紋處理、水轉印與熱轉印、UV印刷和實木皮復合等。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塑木復合材料表面的后處理,大大提高其美觀性及附加值。